一支酸奶牛是什么原因(一只酸奶牛利润怎么样)

  一只酸奶牛遍地都是 究竟哪头是真的?

  一只酸奶牛门店 受访者供图

  自“黑作坊”诽谤风波后,重庆当红饮品一只酸奶牛便痛下决心:加大力度开展维权之路。

  一只酸奶牛迅速走红市场,始于2015年。短短几年已在全国开了500多家连锁店,但与之相伴的是许多名字相似的酸奶店铺如雨后春笋般疯狂出现,达到“哪里有一只酸奶牛,哪里就有相似的酸奶牛”的地步。

  相似名称遍地开花

  记者走访重庆多个商圈发现,名称相似的酸奶牛门店数量几乎和一只酸奶牛门店不相上下,有的地方甚至相似名称门店数量超过一只酸奶牛的数量。以南坪万达为例,正宗的一只酸奶牛门店附近便有某一口、某牧场、某妹妹、某果果四家门店,而且品类和价格都很接近一只酸奶牛,让人难以识别。

  市民韦女士告诉记者,“与一只酸奶牛名称相似的门店实在是太多了,我就经常上当受骗。虽然有时觉得味道差不多,但心里很不爽。”

  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我从来没有喝过名称相似的酸奶牛,而且讨厌这种跟风行为,所以只喝正宗的酸奶牛。”

  市民许女士表示,出现相似名称的酸奶店和一只酸奶牛自身不足也有一定关系,“我肯定反对这种竞争方式,不过,一只酸奶牛都是现场操作,包装简单,加上饮品制作本身不算复杂,所以自然容易被抄袭。”

  全国打假困难重重

  一只酸奶牛重庆公司总裁伍先生告诉记者,“维权是我们现在非常苦恼的问题,我们已通过工商部门、法院等进行过维权,但由于这些名称相似的门店加盟公司注册地在外省,所以只能奔赴全国各地挨个打假,非常的累。”

  一只酸奶牛在重庆市场具有一定知名度,并有上市公司做支撑,加上全冷链配送,走健康时尚酸奶饮品路线,在重庆具有口碑效应,但是,由于饮品投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仿冒成本不高,所以,造成仿真现象突出——模仿店在名称、外观上能做到与一只酸奶牛高度形似,并且就在一只酸奶牛的门店附近扎堆经营,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对消费者的误导。

  “对于那些容易引起混淆的仿冒店,涉及到了商标侵权,我们会收集相关证据,采取一定措施。第一步通过律师发提示函进行劝告,如果没有改善,第二步就是寻求工商部门帮助,如果依然存在情节恶劣的侵权行为,我们就会考虑采取法律手段予以维权。”伍先生表示,目前跨省维权成本非常高,而且涉及到多个省份,公司方面有心无力。

  维权之路道阻且长

  由于屡遭侵权,一只酸奶牛的维权之路显得比较坎坷。该公司工作人员透露,“一只酸奶牛的商标是依法注册,但很多核心为某某酸奶牛的近似商标都未获依法注册,目前我们发现的相似品牌达50多个,有些品牌开店近百家。为此,我们一直在走正当程序,但维权过程非常耗时、耗力,尤其是时间成本。”

  而前段时间的恶意诽谤风波,则是竞争对手采取了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故意抹黑,所幸一只酸奶牛及时作出反应,发表声明对问题做出澄清。恶意诽谤风波事件发生后,江北区食药监局发布了官方说明予以辟谣,但因网络迅速传播对一只酸奶牛的品牌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因此,一只酸奶牛已向公安机关报案。“目前诽谤的负面消息网络上已经消失了,经过这次事件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消费者对一只酸奶牛的辨识度,也算是因祸得福。”伍先生表示,公司对通过维权手段取得的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我们一直都在持续维权,这将成为常态。现在网上假冒的总部招商信息已越来越少了,相似程度高的很多实体店开始停业整顿,其中,已有两家被工商部门依法取缔。”伍先生表示,虽然目前维权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要对抗相似名称酸奶店的冲击只有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如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拉开差距,同时推出相似品牌无法复制的新品,“让市场去淘汰他们。”

  律师

  或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故意混淆条款

  对于名称和外观相似的竞争现象应如何打击?合纵律师事务所安宁律师表示,“在现行法律体系下,商标名称的前面加前缀或者后面加后缀构成名称侵权的可能性不大。而所谓的名称侵权是指字数不变,有一个字或两个字故意去混淆,如康师傅把它变为康帅傅,五粮液变为玉粮液,而这种在取名的时候工商局一般都不能通过,属于三无产品。”

  但有些同类竞争除了名称相似,有的还会直接模仿外观,对此,安律师表示,“产品只有在注册外观专利之后,其他产品使用该外观,才可能构成侵权。如果没有注册外观专利,就像著作权、专利权一样没有抢注的话,在现在的法律体系下很难受到法律保护。但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不受法律保护,而是会变得比较复杂,涉及到如地域商标权或驰名商标权等属于目前法律上比较有争议的问题。”

  虽然存在产品名称和外观都相似依然不能构成侵权的情况,但安律师告诉记者,就算上述两种情况都走不通,也并非完全不能制约。“虽然不能作为侵权人的方式要求赔偿,但是这种用名称和外观相似误导消费者的方式,可能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当中故意混淆的条款,也构成了违法。”

  专家

  国家对相似产品的相关规范尚不严谨

  对市场上名称和外观相似的竞争现象,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表示,“国家对于相似产品有一些相关规范,但规范制定方面并不是非常严谨,存在一些灰色地带和空白地带,希望国家尽快出台相关规定去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一家企业打造一个品牌不容易,如果太多出现名称和外观相似的产品,肯定是对原有品牌的伤害和打击,企业应该在最大程度上运用法律武器去维护权利,并且在规范风险方面做得更足一些。”

  链接

  一只酸奶牛

  曾遭遇诽谤事件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一只酸奶牛被列为垃圾食品行列,消费者蒙蔽双眼》的文章在朋友圈疯传,将“一只酸奶牛”推上风口浪尖,让众多网友心惊肉跳。

  饮品到底有没有问题?对此,重庆一只酸奶牛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一负责人称,事实上并非如此,这是竞争对手恶意诽谤,重庆一只酸奶牛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与成都一只酸奶牛食品有限公司已发表声明,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一只酸奶牛公司工作人员透露,目前该案件已被受理,由于涉及到侵犯商业声誉,客观损失评估很难量化,因此,该案件正在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之中。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见习记者 唐小堞

  (责编:陈易、张祎)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