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什么牌子好(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进入6月,有些家长已经关注幼小衔接很久,紧锣密鼓地给孩子安排培训了。作为大班的老师,应当站在专业角度,组织家长会,为家长们梳理一下幼小衔接的方向和内容。那哪些内容需要向家长们传达呢?

错误观念1:盲目追求名校

案例

今年强强要升小学了,为了让他有个好的学习环境,都是普通工人的强强父母托人找关系,花高价才把强强送进了某重点小学。可是学校离家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从此强强每天都得比别的孩子早起一个多小时,在公车上吃早点,跟着妈妈去学校。而强强的父母也因为每天由谁负责送孩子上学的事情而争吵不休。一年过去,孩子瘦了不少,老师还反馈强强上课常常打瞌睡,学习效率很低。

点评

孩子上小学了,虽然是个小大人了,但各项生理特点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充足的睡眠、合理的作息规律才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试想,每天路途上的奔波会耗去孩子大量的精力,没有充沛的精力,又怎么能保证学习的效率呢?

仅仅为了孩子能上有名气的小学,而耗去孩子大量的精力、家里本不丰厚的经济资源,以及家庭的和睦,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在为孩子选择学校这一点上,家长要综合考虑,除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就近入学也要考虑在内,让孩子轻装上阵,才能保证“教”与“学”的良好互动。

错误观念2:入学前大量补课

案例

嘉嘉是个聪明的小姑娘,上幼儿园时就拿过不少钢琴比赛、书法比赛的大奖。要上小学了,嘉嘉父母觉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提前给孩子“加餐”——大量补课。于是,嘉嘉每周除了上幼儿园的兴趣班,还得去私人教师那里学习小学奥数、英语和唐诗宋词。可是,上了小学的嘉嘉非但没有体现出优势,班主任还常常跟嘉嘉父母说,她很多英语发音难以矫正,上数学课又因为觉得内容简单重复,也不愿意认真听课,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

在很多家长眼中,“幼小衔接”这个词就代表着知识的承接和过渡。这种理解不无道理,幼儿园大班的教学会为孩子上小学做一些知识方面的准备。但是,知识的准备并不是幼小衔接的重点或者全部。孩子提前学的内容也要有选择,不然与小学的教学内容产生冲突,有时甚至存在不一致,那只会搞混孩子的正误判断,也降低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给小学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带来困难。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兴趣选择一两项加以培养,保持孩子对知识探索的渴望才是最重要的。

错误观念3:入学不适应,家长来包办

案例

贝贝是爷爷奶奶的心肝。自打贝贝上了小学,回家就愁眉苦脸,爱发脾气。原来老师每天留下的作业,忙坏了贪玩的贝贝。爷爷奶奶开始发愁了,他们觉得孩子刚入学,只要知道作业内容是什么就好,不用所有事情都自己做,让孩子不开心。于是爷爷奶奶当起了贝贝的“陪读”,模仿孩子歪歪扭扭的笔迹做完了半个学期的作业。贝贝开心了,可是期末考试的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

点评

小学是孩子系统地学习各科知识的开端,是为将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因此,一定形式的、定量的课后作业是小学教学的延伸部分,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心疼孩子的爷爷奶奶采取包办代替的做法,会影响孩子独立学习、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并且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影响。

在教学方式上,幼儿园和小学有较大的差异,家长要“硬下心肠”,帮助孩子适应这种差异,树立学习的信心。

错误观念4:小学教师不如幼儿园老师尽责

案例

玲玲是个性格内向,十分腼腆的小女孩。幸好幼儿园的陈老师对玲玲特别照顾,成了玲玲在幼儿园里的“好妈妈”,依恋有加。上了小学,一个班有四十几个同学,班主任对玲玲生活上的照顾也不如幼儿园的陈老师。玲玲感到很失落,性格越发孤僻内向了。玲玲的父母觉得这是小学班主任的错,她没有幼儿园陈老师那么尽责,她应该给予玲玲更多的关注,帮助孩子过好小学生活。

幼儿园和小学除了学习形式不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在幼儿园里,教师是开展教学工作的教育者,也是孩子日常生活的照料者。在小学,教师的工作重点在教学而非保育。其次,幼儿园和小学在班级人数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教师无法顾及所有学生的所有方面,这和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发展特点——独立性渐渐增强是互为因果的。对于玲玲这样性格内向的孩子,家长应加以引导,使她将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转向到朝夕相处的同学身上,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家长是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者

训练孩子学会这些“身边的自立”

★设定闹钟;

★听到闹钟铃自己起床;

★自己穿好隔天晚上准备好的衣服,但父母可帮助检查鞋带是否系紧、衣服裤子是否穿反;

★知道起床后立即洗脸刷牙,并且照镜子检查洗刷得是否干净;

★养成早餐后上厕所的习惯;

★检查书包和其他应该携带的物品(父母若要确认,最好别让孩子知道,以免影响他的主动性);

★出门前和家人道别,回家后和家人打招呼;

★鞋子、书包和其他物品会放在固定的位置;

★知道家门钥匙的重要性,会小心保管,产生责任感;

★用洗手液或者肥皂洗干净自己的手,包括指甲;

★知道脏衣服脱下后应该放在固定的地方;

★吃饭姿势端正,会自如运用筷子,不挑食;

★会说“我吃完了,请慢用”。

二、家长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发者

三、家长是孩子注意力培养的领入者

四、家长是孩子不良习惯的纠正者

1.观察:是否有礼貌,能主动和老师打招呼?是否热情大方?

标准:能主动说"老师好""老师再见",面带微笑,热情大方。(好)

在老师或家长提醒下能打招呼。(一般)

不打招呼,见人躲躲藏藏或毫无察觉。(较差)

2.指导学生准备说话,时间约为10分钟。

你在幼儿园里学过不少儿歌,也听过不少故事,说一个你最拿手的儿歌或故事。标准:仪态大方,叙述有表情,声音响亮,语句通顺连贯。(好)

声音响亮,语句通顺连贯。停顿自然,无明显读书腔。(较好)

能说完故事或儿歌,口齿清楚。(一般)

声音小,不能说完整。(较差)

3.指导学生写、说、答

1、写下你的名字。(观察读写姿势是否正确,不正确地提醒。)

2、看图说话。图上画了什么?看图说几句话,能说一段话更好。标准:能说完整的一段话,语句连贯通顺。(好)

能说几句话,语句通顺。(较好)

能说一两句话,句子通顺。(一般)

语句不通顺,不完整,画面内容未说清楚。(较差)

4.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参考:(任选1-2题)

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为什么?

你会打电话吗?如果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该怎么做?

如果在外面你和爸爸妈妈走散了,你怎么办?

你参加兴趣班吗?如果参加,是什么内容?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夏天来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爸爸妈妈或家中其他人生病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