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第三产业是什么(创业者要认清第三产业发展趋势)

农村产业主要包括大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和林业),农村经济主体兴办的加工业、采矿业、商业服务业、运输业,以及与农业生产密切联系的科技文化产业等非农产业。而农村产业结构是指农村经济结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及其产业内部产品,在经济产出等指标上的量的比例和构成。那么我国农村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指什么产业呢?

据资料显示,产业结构是产业经济学提出来的一个科学概念。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经济活动中,人们主要向自然界直接索取财富,即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产业经济学把这种经济活动称之为第一产业。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对第一次产业的产品进行加工的工业生产活动和制造业活动,成了社会再生产的主要经济活动,产业经济学把这种经济活动称之为第二产业。到了最近几十年,随着社会生产的迅速提高,又出现了为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服务的商业、运输业、金融业以及信息、科研等新兴产业,并正在逐步发展成为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经济活动部门,产业经济学把它称之为第三次产业。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分工分业的纵深发展,除了农业这个基础产业之外,农村工业、农村建筑业、农村运输业、农村商业和服务业等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部门也在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正因如此,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业已成为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大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近年来,农村一、二、三产业充分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通过产业间相互渗透、交叉重组、前后联动、要素聚集、机制完善和跨界配置,交叉融合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使综合效益高于每个单独的产业之和,并将农业流出到工商业的就业岗位和附加价值留在本地、留给农民。目前有四种融合模式。

一、同一新型经营主体、同一农产品品种在同一区域内,推进农业一产向二三产业自然延伸。主要是引导农民以资金、土地经营权、交售农产品入社或入股的方式组建合作社发展加工流通。目前农民合作社达到147.9万家,其中产加销一体化或专门从事加工流通的占到50%以上。

二、不同经营主体如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向前延伸建设基地带动农户,向后延伸发展物流和营销体系。企业向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注资,农户向农民合作社和企业注资或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将长期形成的订单关系、契约关系固定下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目前农业产业化组织达到33.41万个,龙头企业达12.34万家,销售收入突破7.86万亿元,各类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1.22亿户,户均增收3097元。

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一二三产业在自身内部融为一体,打造农业与文化生态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2014年,全国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超过180万家,规模以上企业超过4万家,年接待人数达10亿人次,营业收入达3000亿元,带动3000万农民就业增收。

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向农业各个环节渗透融合,将产业边界逐步模糊化。将“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农业生产、经营、服务领域的渗透,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农商直供、产地直销、食物短链、社区支农、会员配送、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经营模式,其中农产品电商总数达到3.1万家,涉农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5万亿元。

总体而言,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还仅仅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融合程度低、层次浅,新型经营主体发育较慢,产业之间互联互通性不强,产加销、贸工农出现脱节,大宗农产品的产业链、价值链实现不充分,急需在下一步发展中完善和加强。

来源:莫然博客,欢迎分享本文!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