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经济的分水岭是什么意思(经济、资金价格、政策的三个分水岭)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从80年代农村包产到户,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农村的劳动力,老百姓手里有了多余的口粮,多余的劳动力。而计划经济留下来的农村合作社和生产工厂为90年代的万众创业提供了宝贵的原始积累,从生活小商品到轻工业品,这条线慢慢解决了国内的基本生活问题,随着轻工业品生产力的提高,那就会造成供过于求,库存的累积,这时候急需一个外销市场,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为中国的轻工业品远销国外提供了宝贵契机,库存去了,就业问题也解决了,商人的手里慢慢有钱了,有里有钱就会购买国外更好的机器来提高生产力,同时也激活了国内消费市场。走到这里的时候,应该说老百姓吃的问题是解决了的。

由于人口红利,人工成本低,延续了三十多年来持续增长的外汇,老百姓手里有了钱就会去投资,无奈当时国内金融市场投资的机会十分有限,随着上证和深证等证券市场的开启,大量钱涌入股市,加上当时人们的投资比较盲目和情绪化,缺乏投资理念,股市像过山车一样,振幅很大。2006年股份制改革,一直到今天股市和经济一直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金融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舶来品,但是橘生淮北则为枳,照般西方的交易制度外形,移接到本土肯定是需要改良的。所以这么多年来出现的阵痛感一直存在。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美国2008金融危机之后,到今天经过十年的调整,已经走了近10近的牛市。有些人说中国的经济一直在增长,而股市却是牛短熊长,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股市反应的这张晴雨表并没有错,因为它反应的不只是企业的利润表,而是反应整个国家的治理水平,反应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机理。如果产权改革不彻底,资源永远集中在生产效率比较低的国企,而民企获得资源的机会就比较少,同时民企融资的门槛比较高,因为信用不够,所以这些年经济确实是增长不少,但大钱都流进了资源聚集的地方,当然民企的小钱也流进了民企。根据统计,民企的创新占总数的70%,而拥有的资源却不到30%,所以又想民企加快发展,一边又不给民企资源和信用,这就陷入了供给的陷阱。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是这个国家的供给侧生产率。而既得利益集团总的需求被顶住,而供给侧下坠,形成一个巨大的缺口,这个缺口就是通货膨胀。而经过这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和大多数国家建立的贸易的关系,汇率问题不是说调就能调的,特别是今天中美贸易摩擦,2018年3月份出现贸易逆差,这是很严重的问题,意味着国际帐户的钱变少,如果这个时候国内帐户的钱变多,就会引起滞胀。名义汇率一直没有破7,不是不想破,是不能破,因为那么多贸易伙伴不让破,一破别人之前买的东西不是亏了。

这十几年来老百姓的钱都投给了房子,而房子这个不动产是对于市场经济来说,是非贸易商品,你从国外赚回来的钱,都投入到了房市,导致房价越来越高,房价炒高之后,上面出一个政策限制交易,或增加交易成本,那半途而入的人们就被套住了,流动性也没了,钱全都在房子上,哪里来有钱来投资和生产,这造成了供给侧的下坠。

为什么今天我们看国内的金融市场总是这么不稳定。说明了就是一个底层问题:

一,就是产权的改革问题,也就是资源的分配问题,包括专利的保护问题。营造一个公平的信用市场,那别人创新的动力也就增加了,不然你今天发明一个新的东西,别人立马就抄了,这就严重打击创新的积极性。

二,就是权利制衡的问题,最大限制的把权力交给无形的市场,约束权利之手,让资本的流动效率增加,杠杆率自然会回归正常水平。谁用的好资源就给谁。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敢不敢动房产,只要敢动,就可以保持国际和国内帐户的平衡问题,贸易上保护主义抬头,顺差减少了,国内就应该减少支出,保持两套帐户的平衡,经济就会平稳过渡。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