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医是什么意思?(古代历史上的铃医是给人治病的吗?)

  古代行医者,一是坐在药铺里替人诊病,此为“坐堂医”,二是游走于民间各个地方,穿街过巷替人诊病,此为“铃医”。

  铃医,也可称为走方医、走方郎中、草泽医,以摇铃招来病患者,因此而得名。这类医者往往让有些人轻视,认为他们肩挑药囊走街串巷,兜售的是“狗皮膏药”,不可采用。其实这倒真轻看了铃医,殊不知扁鹊、华佗这些古代名医也是铃医。

  铃医自古即存在,宋元时期开始盛行,其实古代行医者最开始有几个是坐堂医,均是行走于江湖医治民众。而且铃医医术并非东学西拼凑,皆是家传师授,比如,李时珍的祖父就是个铃医,所以李时珍的父亲继承了衣钵,成为游走江湖的民间医生。有些铃医世家还有绝不外传的秘术,专治疑难杂症,就如他们摇铃吆喝时的口号:“祖传秘方,包治百病”。

  ▼ 古代集市,铃医行进之处

  古代人将职业称为“三教九流”,医生属于中九流,比士、农、工、商低一等,地位不是很高,收入自然也没有多少。所以铃医大都布衣装束,餐风露宿而常头戴竹笠,为了遮风挡雨,朴素甚至形同劳作之人。

  最能形象代表铃医身份的是他们的装备,通常为串铃、药囊、幌子。

  串铃

  这个串铃如同铃医的护身符,也叫“虎撑”或“虎衔”,像名片属于随身携带之物。为什么如同铃医的护身符,还有个故事是来源。

  相传孙思邈一次因为病人居住在山中而进山为其诊治,一只猛虎途中挡住去路,他拿起挑草药的扁担准备来场恶战。可一看这只老虎并没有扑向他,反而伏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用哀求的眼神望着他。于是,孙思邈壮着胆子走进老虎,胆战心惊将老虎周身检查之后,发现老虎的喉咙里卡着一根巨大的骨头,想弄出来可怎样做才能让老虎不误解呢?这时,他突然想起扁担上有个铜圈,就取来放进虎口撑着,然后麻利取出骨头,老虎因此而得救。

  ▼ 药王孙思邈义救老虎

  此后,江湖行医者纷纷效仿,以防不时之需,渐渐又成为铃医的标志,但凡铃声响起便知铃医驾到。

  药囊

  药囊是铃医的什么?装宝贝的物件,或者是布袋子,或者是竹箱子,总之铃医毕生所学所会尽数装在里面。这个药囊对百姓而言是神奇的百宝箱,病人哪里不舒服,铃医就对症下药,有些难以根治的陈年旧疾到他们手上,似乎都有妙招。

  幌子

  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手持幌子的算命看相之人,或行医者,高深莫测都喜爱拿着幌子的职业,如东方朔、姜子牙都是以此造型出现。

  铃医拿的这个幌子一般是用竹竿,顶套一块写有自己绝招广告语的布匹,也有用纸张写好直接糊在药囊上,或干脆写在药囊上的。如果铃医是方圆百里享有名声的谁谁,那必须有幌子标明身份,乡间里什么事本来就是口口相传,幌子如同广而告之,大都铃医是相当重视这个装备。

  ▼ 游走江湖的铃医

  串铃、药囊和幌子是历代行走江湖铃医创立基业的“吉祥三宝”,有些铃医即便以后有了安定的行医居所,也是将三宝悬挂于房子栋梁上,或放在重要且显眼地方,以表怀念之情和让子孙后代永不相忘之意。如清朝康熙年间的铃医林俊荣,幼承师授,艺术精湛,妙手治病,老百姓都尊称他为含铃仙;后创设“长安堂”药材铺,280多年来,子孙多数继承药业,他所用过的药囊悬挂在栋梁之上,串铃则挂在“长安堂”的招牌上。

  远在秦汉时期已经有只为皇室、百官看病的专职医生,称为国医、太医、御医。如秦汉的太医令、隋唐的太医署、宋朝的医官院以及清朝的太医院。

  那么行走在民间的铃医是否可说成,乃百姓的专职医生?显而易见,权贵人士自然瞧不起铃医的药方,况且铃医所用的药大都廉价,民间百姓才用的起呀,总之铃医也是“但凭一颗心”,良莠不齐的。

  那么铃医的医术究竟如何?清朝名医赵学敏编辑的《串雅》中,有相当部分都是写的铃医,因为他有一个亲戚就是铃医赵柏云。

  ▼ 电视剧《老中医》中的铃医小朴和他母亲

  根据书中记载,铃医的医术多依靠祖传或师授,而且肯定有一门偏方,所以他们的医术肯定有,只是自我吹嘘的语言很多。比如“包治百病”“祖传秘方”“宫廷御药”等这类型,百姓只要听见摇铃声、如此吆喝声,都知道铃医将至。

  不管怎样,古代铃医也算民间百姓的贵人,他们身穿布衣、头戴斗笠、摇着串铃、手执幌子、肩背药囊的形象,存活于古代历史中。如今铃医的行当消失了,但他们传承给自己子孙后代的将会继续发扬光大,比如“市井之中,悬壶济世;江湖之中,独树一帜”。

  最后要说古代的铃医确实是给人治病的医者,这点毋庸置疑。

  End

  本文地址: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