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路线是怎样的历史(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

  众所周知,“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词,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随着红军各部队突围而慢慢演变来的。

  一开始,在红军的文件中,有叫“转移”的,也有叫“西进”的,还有叫“反攻”的,更有叫“长途行军”的,总之,有很多种叫法。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正式定名前,其实有两个比较统一的叫法,一个是长征,一个是万里长征。

  关于“长征”的叫法,最早出自王明的一份报告。

  有一次,王明受邀到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给全体中国工人作报告,讲解当前国内斗争形势。

  王明这次报告,主要是介绍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的情况,并参考了国内的一些报告和资料,但是,王明觉得,形容两个军团战斗情况的用词都不太好,因此,他想出了一个名词,叫“长征”。

  于是,“长征”这个词正式出现在这份报告中,这也是目前所能查证的、最早出现“长征”的报告。

  但遗憾的是,王明在报告中并没有提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所以,这里的长征,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长征。

  当然,“长征”这个词被认为比以往的用词更为恰当,于是,在中央与共产国际往来的信电中逐渐被应用。后来,长征这个词出现在了红军总政治部的《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这就意味着,中央红军第一次把战略转移称为长征,“长征”这个词也在各部队广泛叫开了。

  那么,“万里长征”这个词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确切的时间应该是1935年5月。

  这个时候,中央红军到达了川西,这个地方是彝人聚居区,为了消除他们的疑虑,朱老总要求红军迅速贴出布告,强调纪律,介绍红军部队是老百姓的部队。

  很快,红军便贴出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中有一句话,既为震慑敌人,也为安抚彝族群众,是这样说的:“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

  这是“万里长征”这个词首次出现在红军的正式布告中。

  一个月后,红四方面在与中央红军的往来电文中,也引用了这个词,指出:“中央红军万里长征,屡克名城。”

  又过了一个月,《红星报》也引用了“万里长征”这个词,在7月10日发表的社论《以进攻的战斗大量消灭敌人,创造川陕甘新苏区》中,明确使用了“万里长征”这个词。就此,万里长征正式使用开了。

  后来,随着红军的长征路线越来越长,胜利在望,“万里长征”这个词也发生了变化。

  第一次变化,出现在《中央关于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中,里面有一句经典的话,至今还在流传和引用,就是“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

  再后来,毛主席在一篇日记里,又将长征中的定词改了,指出红军走过了二万多里的长征,必将战胜一切困难。

  1935年10月19日,这是一个必将被历史铭记的日子,这一天,陕北吴起镇迎来了一支红军队伍:陕甘支队。

  毛主席听到这一消息后,非常激动,正好这时,红1军团汇总出了红军长征的数据,最多的部队一共走了二万五千里,主席看了这个数据后,更是非常感慨,在与萧锋将军的谈话时,首次谈及了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不久后,毛主席、朱老总联合在《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抗日救国宣言》中指出:“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历尽艰难困苦北上抗日。”第一次在正式的文件中提出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此,这个词一直沿用至今。

  本文地址: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