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压能力的意思(孩子脆弱,抗压能力差,聪明的父母这样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

  曾看过一本名为《离歌》的小说,故事的男主叫毛北。

  在绝大多数同龄人看来,毛北是幸运的,因为他出生在一个精英家庭中,优渥的家庭环境成就了毛北,从幼儿园到高中,毛北这一路可谓是顺风顺水,从小到大,老师们对于毛北的夸赞络绎不绝,父母给毛北的宠爱更是极致的。

  对于毛北而言,印象里几乎没有挫折的概念。等到高考前夕,毛北下定决心,势必考入北大!可能是受到的眷顾太多,这一次,毛北不再被幸运之神宠幸,高考当天,毛北起晚了,再加上没带准考证,来回路途不止半个小时,就因为如此,毛北没能入场考试。

  回家的路上,毛北痛哭不断。到家之后,他将自己锁在了房间里,不论父母怎么劝说,毛北都无动于衷,甚至连接下来的几场考试都直接放弃。

  高考结束了,毛北选择从阳台跳了下去,房间的桌上留着一封遗书,他说他是个失败者。

  高考结束,本该是最为青春灿烂的年龄,可毛北却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仅仅是因为错失一次高考。高考与生命的代价可以等同吗?

  对于这一问题,相信所有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然而,真正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部分孩子,因为在学习上遇到种种问题而轻易丧生,这无不映射当代孩子的心理承压能力太差。

  作为父母,我们一直在强调,应当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殊不知,很多时候,我们仅注重的是形式上的教育,忘了需要给孩子的最重要的教育应当是生命教育!

  抗压能力在孩子的生活中似乎不经常被提及,长此以往,越是容易被忽略。随着近些年来,儿童心理问题频发,大众对"如何提高抗压能力"的呼声也逐渐高涨。

  何为抗压能力?

  顾名思义就是指孩子处于外界压力下处事的能力。绝大部分家长都没有可以对孩子进行这一方面的训练。

  邓莎带着儿子参加综艺节目,但凡有看过节目的朋友可能都有注意到这一细节。邓莎带着4岁半的儿子大麟子去儿童拳馆锻炼,经节目组安排,大麟子与拳馆里的小朋友进行了一场"争霸赛"。

  起初,在第一回合里,大麟子还算是能抵挡住对手的攻击,时不时也能给出反击。但是到了第二回合,很显然,大麟子与对手的能力差距过大,很快就被打败了。

  邓莎在台下是什么反应呢?她与大部分妈妈一样,始终是儿子的粉丝,不断鼓励大麟子:"大麟子,站起来,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细心有爱的邓莎,还专门为大麟子做了粉丝灯牌,更是喊来了自己的闺蜜给儿子鼓舞,还在现场跳起了精心编排的啦啦操。

  大麟子在邓莎的鼓励下,尽管一次又一次地被打败,但每一次都能勇敢站起来,比赛的最后,大麟子还是输了个彻底。

  终究是个孩子,失败的大麟子在妈妈的怀里哽咽,邓莎没有丝毫怪罪,反而一直鼓励、安慰,并且一直在圈点大麟子先前在台上的闪光之处,希望孩子不因此而丧失信心。

  在后来的采访中,邓莎表示,在大麟子还没开始比赛之前,其实她已经能预测到结果了,并不是对儿子的不信任,而是想让孩子去经历这一次失败,大麟子从小到大受到的宠爱太多,只有让孩子去经历酸甜苦辣,他才能够明白人生起起落落,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

  邓莎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值得每一位家长学习,我们总在想着如何保护孩子,如何让孩子受到的伤害减到最小,疏忽了孩子也被挫折所磨炼。

  挫折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定会历经的,而作为父母的我们,不可能一辈子为孩子挡风遮雨,唯一能做的就是培养他们的承压、抗压能力。

  那父母应当如何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呢?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尝试在做的事情,父母应该放手,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归根结底还是父母过于"舍不得","放手难"是多数父母都需要克服的问题!小到生活中的琐碎事务,大到孩子的未来发展方向,太多父母都喜欢把这些决定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过去到现在,它都有个好听的代名词,"这都是为了孩子好",据调查,这也是大部分孩子最反感的方式。

  当然,让父母完全放手也并不是科学教育之道,最好的办法是权衡,父母与孩子都应该有所退、有所进。

  而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与孩子最亲密的人,我们更应该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有哪些弱点以及跨不过去的坎坷,这是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很多父母在第一步就栽了大跟头,更不用说如何去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

  想要做好沟通这一步,需要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打开孩子心门的过程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切不可急躁,更不可企图拔苗助长,否则将事倍功半,甚至功亏一篑!

  这个过程,父母可以尝试让孩子看到爸爸妈妈有哪些弱点,利用"共情"能力引导孩子抒发自己的情感。父母也应当保持应有的冷静,给孩子树立一个可模仿且值得模仿的榜样,不论是情绪处理,还是应对挫折的能力。

  在了解孩子的"痛处"以后,便是教会孩子多维度思考方式。

  大部分孩子往往是"死脑筋",只要他们陷入一个问题,便会久久沉溺其中,说服不了自己,容易钻牛角尖。倘若孩子掌握了多维度思考方式,便能够较为轻松挣脱局部束缚,凭借"大局观"来看待事物。下面的这个小故事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道理:

  本文地址: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