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这三个方法,家长必看!)

  到了一年一度的开学季,各路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差点被逼疯的视频也在网络上火了起来。各位看客在哈哈一笑的同时,也不禁要发出疑问,“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呢?”

  我们的大脑其实天生爱学习,只不过激发每个人学习兴趣的诱因不一样。如果我们能把其它场景里的学习能力转移到应试学习中来,有没有可能打通学习之间的壁垒呢?如果把游戏中的乐趣引入到日常学习中,孩子们会不会爱上学习呢?

  相信各位家长都有一个深深的疑惑,为什么孩子玩游戏那么起劲,但让他们自主学习却这么困难呢?因为玩游戏本身是个主动的行为,我们不是被迫去做的,而且玩的时候能从中获得巨大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游戏之所以让我们沉迷,不外乎就是因为它有这样一套机制:首先,设定了一个我们可以完成的目标;其次,提供有难度的任务,让我们跳出舒适区;最后,再用即时的反馈牢牢抓住我们。

  试想一下,如果学习也满足这三个条件,或者说我们把学习任务设计得跟游戏一样好玩,那孩子们会不会爱上学习呢?答案是肯定的。

  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就像游戏里的段位一样。拿学数学来说,假如给自己设置的目标是“我要把数学学好”,这个目标是模糊的。怎样才算“学好”呢?不如给自己定下“我要学会推算20个数学公式”。

  目标必须是可以量化的。很多孩子考试的时候都会说,“这次考试我要加油,我要进步”。这样的目标是很笼统的,进步1名是进步,进步100名也是进步,目标是不清晰的。

  目标还要是可以实现的。我们提出的目标,应该是在我们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达成的,不能太高,也不要太低。你希望自己3个月后能有一口流利的伦敦腔,但是你根本不知道学习口语的方法,这种目标是行不通的。

  美国一个心理学家曾经提出舒适区理论,把我们的成长过程分成了三个区,分别是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舒适区是我们熟悉的环境,我们在里面往往得心应手。学习区是我们很少接触的领域,充满了新颖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挑战自我。一旦到了恐慌区,我们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和焦虑。

  根据这个舒适区理论,我们可以轻易地得出,我们要走出我们的舒适区,跳到学习区。例如我们已经学会了书本上的英语单词和句子,那么我们可以订一些英语报纸,或者参加一些难度更高的口语培训班或者是夏令营。

  此外,我们还可以寻找“私人教练”。这里的“私人教练”是指在某一门科目上比我要好的老师和朋友,向他们讨教“学习某门科目时如何逐级提升难度”,尝试他们平时练习的方法。

  及时的反馈分为两种,一种是成果反馈,一种是奖惩反馈。

  那什么是成果反馈呢?拿学数学为例,用录音笔录下自己读的内容,和原版的一起放着听,然后自己给自己挑刺儿。分析是因为发音不对?或者是情绪不到位?成果反馈就像是打扫战场一样,给我们自己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

  那什么是奖惩反馈呢?拿学数学为例,第一个学习周期是两周,这两周里我必须每天打卡练习口语,如果能坚持下来,就奖励自己看一场电影。第二个周期是一个月,以此类推。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也都能爱上学习,只不过我们常常把学习当做一项父母、老师安排给我们的强制的任务。或者是曾经遭遇过太多的挫折,导致我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乾坤未定,你怎知自己不是黑马?试着按照这三个步骤去实践,或许你会发现,学习也可以变得像玩游戏一样让你欲罢不能!

  关于主播:

  专业的儿童教育团队,调研了5000万中小学生的学习问题,从30位清华北大的高考状元中优中选优8位高考状元,集中备课精细打磨,由国内特级教师亲自审定。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少走弯路,一站式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成就孩子的“状元梦”。

  本文地址: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